【中国教育报】幼小衔接内容应保持连贯性

2018年10月30日 4333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促进幼儿园树立科学保教观念。笔者认为,适宜的幼小衔接,能够规避幼儿园小学化,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平稳过渡,增强幼儿的适应性,为后继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幼小衔接具体应该衔接什么?

其一,提高幼儿自理、交往等多项适应能力。

学会自理、学会人际交往是入学适应的基础。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与幼儿园“保教结合”不同,它需要自己支配课间和课余活动,学习与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幼儿自己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做到“生活有条理”。在人际适应上则需要自己主动与同伴沟通协作,遇到问题能够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做到“活动能合群”。

然而,幼儿在幼小衔接中所需的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些能力在幼儿进入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幼小衔接并不只是为大班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事实上,幼儿的入学准备应该起始于入园时,融入幼儿在园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并保持整个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连贯性。与此同时,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与社会都对其产生影响。

其二,加强幼小衔接教育内容的相关性和连贯性。

虽然学前儿童不需要学习与之后学校教育阶段类似的课程内容,但幼儿园开展的主题活动应当与幼儿进入学校后会学习的有关主题之间有相关性。

从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从属于不同教育机构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与小学教育依赖于社会效能论相比,幼儿园教育教学更多地依赖于发展理论。这使得幼儿园教育教学“以游戏为主”,更多关注对幼儿来说有意义的直接体验,而小学教育“以教为主”,更多指向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小学虽以综合课程为主,但有其明确的课程标准,而幼儿园教育尽管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指南》为指导,但更多强调的是学习与发展目标,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教育教学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要求。

因此,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内容上应加强连贯性,在了解幼小衔接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幼儿园需要确定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经验的学习内容,以及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和加以运用能力的发展。

其三,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

学习品质是影响幼儿进行自我学习和入学准备的关键因素,这已成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世界多国学前教育的共识。幼儿园时期实施的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侧重的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这就要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过程中要注重良好学习品质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学习品质不指向具体的知识、方法、技能及情感,而指向儿童如何使用这些知识、方法和技能,这也体现了学前教育改革从关注“学什么”向关注“怎么学”的转变。因为对幼儿来说,“学习”不仅仅是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智力与能力的发展,即“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等,即“怎么学”,这是幼儿学习能力发展与提高的实质。

学习品质不是作为独立的领域而是渗透于各领域之中的,要避免重复,也要避免孤立训练。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活动让幼儿对学习有兴趣,知道怎么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对从事的任务保持专注、遇到困难能够坚持、问题解决时有创新。这些学习品质的养成要比学习多少具体知识更重要。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8日第1版 版名:学前周刊


立即分享: 微信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参与讨论

总共0条评论

验证: 发布

全部评论